About me
题目:
冷戰結構、情感政治與抒情傳統——論古蒼梧的言志詩學
摘要:
針對過去西方冷戰研究集中於美國與蘇聯為首的兩大陣營之間的政治、軍事鬥爭,近年學界轉向關注冷戰結構在亞洲的運作機制,以及在地行動者如何在其中發揮主體性,藉此重審冷戰在亞洲的意義與影響。香港的殖民歷史處境形塑了其獨特的冷戰經驗,英國殖民政府一方面容許不同意識形態陣營在港的宣傳與對抗,另一方面又對它們施予嚴密監察以維繫殖民管治,由此在香港構成以失語與政治壓抑為表徵的冷戰感覺結構。
參照學界近年研究成果,本文以情感為進路,探討香港重要詩人古蒼梧(古兆申,1945-2022)1960至1970年代的文學與政治活動。古蒼梧早年接受中國古典文學的訓練,1960年代期間曾在《中國學生周報》、《盤古》等多份香港文化刊物介紹古典文學理論。1970年,古蒼梧應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國際寫作計劃(The 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期間遭遇北美保衛釣魚台運動,此後政治與文學思想均轉向社會主義中國。本文首先考察古蒼梧如何以現代心理學重新闡發中國抒情傳統,建立自身的「言志」詩學,回應香港的冷戰處境;繼而追踪古蒼梧的政治思想與抒情詩學在1960至1970年代期間的流變,觀察過程中抒情與政治之間的辯證張力。通過古蒼梧的案例,本文希望發掘在冷戰結構之下,情感可能具有的超越潛能。